暗绿色会见室的铁栅栏凝结着水珠,伊菲腕间的镣铐在律师林薇抽出案卷时发出刺耳的刮擦声。“编号5346?”林薇的目光穿透法律文书的墨迹,“我是你的父母委托的辩护人,现在需要你回忆所有细节——包括你所谓‘轻信他人’的每一秒钟。”
伊菲的供述破碎如散落的玻璃渣:境外“老乡”以避税为由让她携带密封礼盒,事发后却人间蒸发。林薇的钢笔在笔录上划出锐利的箭头——运输毒品案最关键的“主观明知”要件出现裂缝。她调取案发旅馆附近监控,发现老板曾与一名可疑男子有来往。
”而警方查获的毒品外包装上,只提取到另一个人的指纹,伊菲的生物痕迹仅在手表外包装处零星存在。
林薇启动跨境证据调取程序。根据《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条约》,B国警方协助调查了老板真实身份:跨国贩毒集团成员马克,曾用相同手段诱骗三名留学生运毒。当马克在曼谷落网的新闻传来时,检察官终于同意对伊菲变更强制措施——冰冷的电子脚镣取代了连体镣铐,这是希望的第一道裂痕。
庭审当日,伊菲穿着母亲寄来的米色针织衫,胸牌“5346”将被林薇用证据标签覆盖。“控方指控成立需同时证明三点:明知是毒品、主动运输、牟取利益。”林薇展开三维动画演示——手表包装盒内的毒品的位置与伊菲手指留下的指纹和握痕形成物理隔绝,强有力佐证其不知情。
公诉人抛出最后一击:“为何不检查所谓‘手表?”
“这正是犯罪团伙的精密算计!”林薇